媒体昆工 > 正文

媒体昆工

云南日报 2016-01-05 昆工打造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 支撑有色金属产业提速发展

发布日期:2016-01-05 点击量:

本报讯(记者 陈鑫龙) “十二五”期间,昆工围绕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构建了以有色冶金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打造了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一支高科技创新团队,为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日前,省科技厅召开云南省重大科技成果(昆明理工大学专场)发布会,发布了“十二五”期间,昆工自主创新的8项重点科技成果。

针对有色冶金熔池熔炼中炉渣金属含量高、炉体及喷枪寿命短等问题,昆工发明了有色冶金富氧强化熔炼及搅拌供热技术体系,攻克了复杂镍资源高效处理和铜镍有效分离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件。近3年新增销售收入1350亿元,减排酸性废水296.2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1.32万吨,节能43.96万吨标煤。

真空蒸馏处理复杂锡合金新技术先后在全球建成42条生产线,累计年处理复杂锡合金约15万吨,新增销售收入400亿元以上。近3年直接经济效益185亿元,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

大型混酸介质微波加热器的成功研发,革新了传统酸洗技术。该技术成果率先实现产业化应用,建成世界上第一套针对强腐蚀性液体的兆瓦级微波加热钛带卷连续酸洗生产线,该技术累计新增产值6685万元,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复杂难处理氧化铜和混合铜矿高效利用新技术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在云南和我国多个铜矿山实现了产业化,新增经济效益20多亿元。首次提出了相转移活化、硫化促进活化、微溶解活化和相变活化的系统活化理论及高分子桥联浮选理论与方法。首次发现了流体包裹体浮选效应,发明了氧化铜矿“细磨矿—共活化—强捕收”新工艺、桥联浮选新技术等。

针对黄磷尾气CO浓度高、易燃易爆等特性研制而成的黄磷尾气深度净化低常温精脱氰、精脱硫催化剂、低温微氧多功能水解催化剂,实现了黄磷尾气深度净化,确立了我国在世界黄磷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鉴于国内外高性能耐磨材料成本过高的现状,提出了硅锰合金化和控制冷却热处理耦合获得贝氏体/马氏体复相耐磨钢(铁)的学术思想,发明了低成本高强韧制备技术及装备,突破传统工艺污染大、能耗高等技术瓶颈,经鉴定,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昆钢集团、云南铜业集团等企业获得工业应用,近3年新增产值20余亿元。

历时8年研发的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阳极材料是国内外首创的新型节能复合阳极板,改变了传统铅合金阳极板在有色湿法冶金工业应用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显著的技术革命。

昆工和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协同创新高能球磨制备片状锌粉新技术与设备,属于金属材料与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包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项专利技术和4项重大关键技术。项目成果2008年已在中金岭南科技公司建成了年产能500吨的片状锌粉生产线,替代同类进口产品,新增产值1.2亿元。

版权所有©昆明理工大学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