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内化于心,解决外化于行的问题,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和知与行的统一
张仲华
当前,全省正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目的就是要通过专题教育,使“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要求,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的本质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教育活动的本质,是要通过教育,使“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要求,融入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并成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内化于心,解决外化于行的问题,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和知与行的统一。
省委决定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结合起来,在党员干部中进行专题教育,既体现中央的统一部署,又结合云南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党的建设、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发展需要,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这个新要求,揭示了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道理,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管党、治党的思想内涵。
“三严三实”作为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的好作风,包括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也包括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涵盖“修身”、“用权”、“律己”,“严”字当头,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才能严以用权。严以用权与滥用职权,反映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反映了不同的理想信念,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后果和人生后果。
“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对党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对党忠诚与对人民忠诚本质一致,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上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政党,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就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对党忠诚的实际体现就是个人干净。个人干净,就是个人不应该谋取不属于个人的利益,更不应该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敢于担当,是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干部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和善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中表现为有作为、不推诿。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辩证统一的基础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涉及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道理,涉及理想、信念,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这些方面在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上应该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思想、信念、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可以通过实际的工作、学习、生活体现出来。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辩证统一有一个共同基础,这个共同基础就是实践。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思想上、行为上是不是真正做到“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客观的、可以检验的问题。凡是在实践中体现“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必然是好的党员干部,也必然是人民群众欢迎的党员干部。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应该成为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准则和目标,成为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言行举止是否合格的一把尺子、一面镜子。认真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为云南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系云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昆明理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