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6日,中国工程院公布521名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云南有5人进入候选人名单。
云南进入候选人的有云南民族大学彭金辉,专业为冶金工程与技术;昆明理工大学杨斌,专业为有色金属冶金;云南省地质调查局李文昌,专业为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番兴明,专业为作物遗传育种;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朱兆云,专业为民族药学。据了解,增选工作将于6月和10月进行两轮评审,年底公布新晋院士名单。
彭金辉
主要从事微波能应用及装备技术等国际前沿研究。研究了微波与颗粒物料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为微波在冶金及其他领域中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研究微波干燥、煅烧、还原、浸出等冶金典型单元过程物质相互作用与转化规律法;在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获得了微波法制备冶金专用活性炭的孔结构调控机制,首次建立了农林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利用的产业化生产线;首次实现了微波冶金装备的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相关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具有首创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杨斌
从事冶金工程学科的教学和科研20余年,先后主持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40余项,在真空冶金、冶金新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并在美国、英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应用。
李文昌
长期从事地质找矿、矿床勘查评价、地质科学研究和重大地质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先后参加了老王寨金矿、白洋厂多金属、老挝琅勃拉邦地区等多个重要矿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对“西南三江”南段、保山核桃坪多金属矿、长安金矿、北衙金矿等多个重要矿区的找矿部署,提出了正确思路,并取得重大突破。
番兴明
主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成功解决了玉米生产中优质蛋白、高油品质、灰斑病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在应用基础研究、新品种培育、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以第一完成人育成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22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7个;2002~2009年,推广应用优质高产热带、亚热带玉米新品种累计4989.46万亩,新增产值69.04亿元,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朱兆云
在民族药工程科技领域近40年,提出并坚持基础研究与原创开发应用密切结合的研究思路,对低纬高原地区极其丰富的民族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资源组织实施了具有原创性、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的系统研究,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成就和贡献。她带领团队原创彝族药新药5个,其中2个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取得5个已实施的国家发明专利。她和她的团队全面抢救传承25个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准确鉴定4012种天然药物,编研《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专著5部,共19卷1009万字,建成3个共享信息数据库;主持完成5项民族药创新科技工程建设。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本报记者 杨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