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昆工 > 正文

媒体昆工

春城晚报 2014-05-05 昆明大学生捐出“生命种子”千里援救成都白血病患者

发布日期:2014-05-05 点击量:

时间:4月29日

地点: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四十三医院)

情节:最近,昆明理工大学大四学生罗阳,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这是云南第9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捐献出的这些“生命种子”将送往成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两次初配成功终完成捐献

“有人登记入库了很多年都没能配型成功,我才登记了3年,就两次初配成功了,这个概率得有多小。”来自山东滨州的罗阳是昆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专业的学生,2011年3月,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向大学生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中,罗阳和学校的400多名同学一起同时登记入库,成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分库中的一名志愿者。

不到一年,罗阳就接到了骨髓库通知初配成功的电话,然而在接下来的高分辨率配型中,却没能配型成功。“当时觉得挺可惜的,毕竟几万分之一的几率,错过了这次,可能以后都不能成功了。”罗阳说。

然而,今年1月,“意外”降临,罗阳再次被骨髓库通知初配成功,经过高分辨率配型后,罗阳被正式确定,可以为成都一名白血病患者捐赠造血干细胞。

同学被他感动现场登记成志愿者

4月29日上午,躺在病床上采集造血干细胞的罗阳非常放松,手里握着的海绵球,不时握紧、放松……他说,这样能够增加血压,让血迸出得更快。采集干细胞期间,不时有同学和实习单位的同事来看望他。

“已经习惯了。”面对大家的担心,罗阳说得很轻松。“就比我献血的时候,多了一根管子。”躺在病床上的他,还不忘和同事开开玩笑,“要不你也来试试,就知道疼不疼了。”在罗阳的影响下,一位来看望他的同学还在现场登记入库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并成功采集了血样。

父亲跟同事说“儿子像中了大奖”

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主任梁云生看来,家庭成员的态度是影响志愿者捐献意愿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悔捐的案例,都是因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但是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罗阳的父母却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

在罗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前夜,他父亲罗在明专门从山东赶到昆明。在知道儿子这次真的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罗在明一开始有点担心。“这会不会对孩子身体有什么影响?”在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后,罗在明终于松了口气。

出发前,同事问他为什么要去昆明,他回答:“我儿子就像中了个大奖,几万人里才能有一个。”他坦言,现在最担心的反而是儿子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之后,是不是真的能救回成都那位患者的生命。

本报记者 孙琴霞

版权所有©昆明理工大学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