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 正文

校园要闻

昆明理工大学主办的国际期刊Carbon Neutral Systems (《碳中和系统》)创刊号正式上线

发布日期:2025-04-30 点击量:

作为21世纪人类历史上最深刻变革见证者,在迈向碳中和的全球转型浪潮中,由昆明理工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与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合作创办的国际学术期刊Carbon Neutral Systems (《碳中和系统》)创刊号于2025年4月29日正式上线。

期刊主编由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教授,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院士、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侯正猛教授和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下萨克森州能源研究中心Hans-Peter Beck 教授三位权威专家担任。编委成员57人,涵盖来自中国、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碳中和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超过2/3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6位各国院士。

期刊依托学校一流学科群优势,关注能源、矿业、冶金、材料、环境等前沿交叉学科在碳中和领域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制造与梯次利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循环经济等,为共同推动碳中和科学技术的科研人员、高校和企业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通过Springer Nature面向全球开放获取。

创刊号首批上线5篇文章,涵盖面向碳中和系统、CO2-CO共氢化制甲醇前景、中美德三国迈向碳中和的策略比较分析、俄乌战争后德国能源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二氧化碳升级循环中纳米光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相关性,作者来自于中国、德国、澳大利亚。

封面文章:昆明理工大学王华教授团队围绕冶金炼铁过程中碳排放关键来源——高炉煤气(BFG, 富含CO2+CO),创新性整合化学链蓝氢、电解水绿氢和工业副产氢,耦合BFG共氢化制甲醇过程,实现碳的高值转化及氢能高效利用。所开发的Cu-ZnO-ZrO2催化剂相较商业催化剂,CO2-CO共氢化制甲醇的选择性显著提高了52.8%。通过构建多制氢方式的催化体系,建立了高性能氢源储备系统;设计了先进的核壳储热催化剂,以应对CO2-CO共氢化制甲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热点”和“飞温”等难题。基于传热-储热机制的深入研究,工艺效率显著提升,能源管理优化带动运营成本降低。该循环催化系统的开发为工业规模CO2-CO共氢化制甲醇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工程范式,对实现节能减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封底文章: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侯正猛教授团队围绕中国、美国和德国在碳中和进程中展现出不同的战略选择,系统对比分析了三国的法律政策、能源转型、关键技术与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指出各自面临的挑战与优势所在。德国依托完善的立法体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美国受政治因素影响政策波动较大,而中国则展现出强大的制度执行力和市场潜力。通过梳理各国的战略路径,文章强调国际合作对于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的重要性,提出促进绿色技术发展、构建全球碳市场机制等建议。研究不仅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推动跨国气候治理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网站: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4438

期刊邮箱:carbonneutralsystems@kust.edu.cn

(供稿:冶能学院)

版权所有©昆明理工大学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