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昆工 > 正文

媒体昆工

云南网 2016-05-12 回眸过去 昆明理工大学就业创业工作硕果累累 畅想未来 创新举措谋划“十三五”开局新篇章

发布日期:2016-05-12 点击量:

“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一项项金色的荣誉,是昆明理工大学就业创业工作丰收的硕果。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压力,昆明理工大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云南省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竭尽全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在“十二五”收官之际交出一份漂亮的“就业工作”成绩单。

展望“十三五”,昆明理工大学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多举措推动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多方联动助力高质量就业,多项支持护航大学生创业创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就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迈进云南前列

“十二五”期间,昆明理工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云南省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认真履行“教育、指导、管理、服务、研究”五项工作职能,以就业率保持稳定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为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强化市场建设,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圆满完成了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五年来,昆明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以平均7.8 %的速度增长,2012年突破了8000、2015年突破9000人的关口,2015届毕业生比2011届净增2336人,增长34.1%,成为云南省毕业生最多的高校。

然而,在毕业生总量和严峻就业形势的重压下,昆明理工大学的初次就业率保持稳定,五年来保持在90%左右,初次就业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年终就业率保持稳定,五年以来保持在95%以上,年终就业率和云南省年终就业率基本持平。

学校就业工作多次获得教育部、云南省的表彰,五年连续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2012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2013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就业指导示范课程”;就业指导中心被评为“全国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机构”;刘辉、王天云、李佐卫、王仁强等四名同志获得“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工作者”;连续三年(含2015年)超额完成了教育厅下达的工作任务,连续三年获得云南省“走出去就业”工作表彰。

以提高质量为目标推动毕业生就业机构改善

长期以来,昆明理工大学在就业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以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五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不断改善。每年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约150人,2014年最高近300人;每年进入国有企业的毕业生2000余人,基本保持在30%;进入非国有企业的毕业生呈上升趋势,2015届超过5000人,已经超过50%;进入部队的毕业生人数,2011年、2012年400多人,2013年以来每年有100人;考取研究生每年450人左右,最低是2005年,387人,最高是2012年,569人;基层就业项目、自主创业、科研助理和出国人数相对较少。

根据麦可思对昆明理工大学2014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830元,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3649元)高181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4%,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68%)高6个百分点。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3%,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7%,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的数据非常接近。

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新形势下,昆明理工大学以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为抓手,在巩固校园招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对外合作,完善就业市场体系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目前,该校已建立起拥有3000余家用人单位的信息库,实现用人单位信息的标准化管理。

五年来,持续巩固完善兼顾三校区的专场招聘会、中大型招聘会、行业招聘会、网络招聘会的多层次立体化人才“双选”模式,鼓励学院召开和专业学科结合紧密的中型招聘会,就业主渠道常抓不懈,每年有超过60%毕业生通过校内的各类招聘会签订就业协议。校园招聘会的场次稳步增长,进校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就业岗位提供与毕业生的比例达到7:1以上,校园招聘活动充分发挥了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立足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先后到广东、上海等11个省份和昆明、文山两个州市的用人单位走访,洽谈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与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稳步推进“三峡班”建设;先后与南方人才市场、江苏丹阳市人才交流中心等多个人才机构签订校园招聘合作协议,加强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人才服务机构、相关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就业品牌的影响力。

创新开设“简历门诊”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十二五期间,昆明理工大学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宣传活动月”和“就业政策宣传活动月”等系列大型活动;举办“岗位描述大赛”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赛事活动;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两大主题,学校每年举行讲座20余次,团体辅导工作坊10余次,引导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增强就业竞争意识,营造浓厚的就业氛围。

为丰富就业指导服务内涵,昆明理工大学积极创新就业指导形式,针对毕业生开设“简历门诊”,咨询人数每年超过500人次,每年接待个体咨询100余人次,并根据咨询情况编写《昆明理工大学个体咨询案例集》,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在健全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方面,昆明理工大学建设完善贯穿于大学教育全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纳入必修课。2011年10月,《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教材列为“科学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课程列为校级精品课程,相关成果获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13年4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获得“云南省就业指导示范课程”第一名;7月,获得“全国就业指导示范课程”称号(全国共49家)。

此外,学校积极推进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了32学时的“线上+线下”大学城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互联网+就业”助力就业工作全面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昆明理工大学紧跟时代步伐,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新要求,借力“互联网+”来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就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完成就业网的改版升级,积极拓展就业网服务功能,开展就业信息发布、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推荐、网上招聘、政策宣传等信息服务,年平均访问量达320余万人次。学校投入30万元立项开发“学生就业工作综合管理系统”,集合了毕业生信息管理、招聘管理、就业事务管理、用人单位管理、就业数据统计上报等多个子系统,跨校区无障碍签约,实现就业工作全面信息化。

同时,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开通学生就业中心官方微博-“昆工就业”,让昆工学子动动手指就能获取最新就业政策、招聘信息等资讯。目前,“昆工就业”官方微博每年发送300余条信息,吸引微博用户6439人关注,且关注度还在逐渐增加。此外,昆工就业指导中心还开通了手机短信平台,年平均发送短信达200余万条,通过信息媒体为学子提供即时、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

构建自主调查与第三方机构调查的最佳组合

“十二五”期间,昆明理工大学就业创业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学校积极主持或参与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研究”等近10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独立承担云南省教育科学重大决策委托课题等研究课题6项,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昆明理工大学就业白皮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大纲》、《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报告》等多个研究报告,成果显著。

为进一步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昆明理工大学对毕业生进行持续就业跟踪调查,并于2011年、2013年开启《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和《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分析》。

五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昆明理工大学提高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于2015年引入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公司,委托其对全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价。而由麦可思经过项目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清理、数据分析后形成的《昆明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也为学校解决就业难题,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重要参考。这一自主调查与第三方专业机构调查结合的最佳组合模式,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效能的同时,更有效利用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结果。

就业工作助力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做好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学生切身利益,也关乎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存发展。历经了“十二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昆明理工大学的就业工作如今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依然存在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巨大的压力,就业质量的提升动力不足,创业教育的开展不够深入等问题依旧存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昆明理工大学将自始至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云南省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要求,抢抓机遇,克服困难,稳步推进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发展,为昆明理工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

建设标杆性用人单位数据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昆明理工大学将科学管理使用用人单位数据库,巩固“多层次立体化”的招聘模式,鼓励学院召开专业学科结合紧密的中型招聘会,积极主动开拓就业市场,确保就业率保持稳定,保持校内就业市场的持续繁荣,使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

为有效提高就业质量,昆明理工大学将不断引进高质量的用人单位,建设标杆性用人单位数据库,加强和高质量用人单位的联系,利用招聘会、网络等多种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组织召开优质企业中型招聘会;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继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宣传活动月”和“就业政策宣传活动月”,加大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举办“岗位描述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团体辅导工作坊,增强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开设“简历门诊”和个体咨询,对毕业生提供专业的求职技能的指导。

深化创业教育探索建立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实验区

在稳步推进就业教育的同时,昆明理工大学将不断深化创业教育,充分挖掘和整合学校各类资源,邀请校友、社会专业师资定期举办创业技能、互联网创业等方面的专题特色培训。协调学校教务处和相关学院,探索建立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实验区,积极尝试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创业辅修双学位班、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实验区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学校将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反馈机制。协调就业部门、校友会、学院等多方资源,利用校友基本信息库,畅通与校友、用人单位的稳定沟通联系渠道,分阶段定期追踪校友信息,及时反馈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质量的意见建议。建立规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反馈档案库。继续和麦可思等第三机构合作,对全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价,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借鉴。

云南网记者 自建丽 高艺萌 耿颖

版权所有©昆明理工大学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