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能报国·匠心筑梦”宣讲活动在昆明理工大学进行。不久前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上为云南省奋勇拼搏的11名奖牌选手,从全国领奖台走向校园宣讲台,与数百名青年学子分享从平凡迈向卓越的成才历程。

“我叫李雨霞,是昆明理工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是云南交通技师学院的一名实习指导教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二次选择’的故事—即将本科毕业时,我为何‘二次出发’,一头扎进技能的海洋。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一次触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酒店接待(世赛选拔项目)金牌获得者李雨霞的激情讲述感动全场。
这次触动是两年前在深圳一家酒店实习时,李雨霞按标准流程接待带娃的家庭旅客,刚要递上房卡,孩子却哭闹起来,母亲一边手忙脚乱地安抚,一边艰难收拾行李。她愣在原地,但身旁的同事却用吉祥物贴纸和贴心服务轻松化解。李雨霞意识到,书本上的“好服务”和现实中能打动人心的“极致服务”之间,隔着“实践”的鸿沟。正是这道鸿沟,点燃了她回炉重造、学习真技能的决心。

李雨霞介绍,今年9月郑州国赛首日的那场“意外”,仍然记忆犹新。开赛仅半小时,设备突发故障,她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们稳步推进,手心的汗慢慢浸透了袖口。险些慌神时,集训备赛的无数个画面涌上心头:早上6点练英语时的晨光,黄一芳教练陪她打磨服务细节时的专注,以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领导赛前鼓励的话语……这些回忆像一只有力的大手,猛地将她从慌乱中拽了回来。
“后来我才明白,那半个多小时的意外卡顿,恰恰映照了自己‘二次选择’的价值。”李雨霞说,很多人问:“本科都快毕业了,为啥转头去拼技能大赛?”答案其实就藏于在省级集训基地的2000多个小时里。如果说本科四年学的是“什么是好服务”,那么在竞技中,练就的是“怎么把服务做到极致。”

初次踏入省级集训基地—云南交通技师学院,身边同学的手法娴熟得像个“老把式”。李雨霞感言,本科学习赋予她系统思维,职业教育让她的热爱真正落地生根。她认为,正是这“理论+技能”的融合魅力,让她的“二次选择”走得越来越坚实。
当然,学习技艺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李雨霞说,全国乃至世界技能大赛,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己忘不了在上海实习时,连一句“Would you like tea or coffee”都说得磕磕巴巴,被英国客人善意地笑称为“可爱的Rachel”。从那天起,她便开始了“拼命”地清晨背专业词汇,休息时拉教练对话,深夜里对着镜子演练接待场景。正是那段日子的不懈坚持,才让她顺利闯过了英语难关。

“如今,作为一名实习指导老师,我更明白了这次选择的意义。”李雨霞说,云南是旅游大省,“云南服务”就是最亮丽的名片。自己将把本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告诉学生们,本科和职教都是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明珠,它们相互辉映,共同照亮更广阔的未来。
李雨霞寄语青年学生说:“成才之路从不止一条,只要心怀热爱,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就一定能把不可能淬炼成可能。”
云南网记者 李海球
https://m.yunnan.cn/system/2025/10/31/033709037.shtml